30岁还考公务员,自取其辱?

30岁左右这个年纪考公很尴尬,在省厅同龄人基本早正科了。
在我的学生里,有不少都是“大龄考生”,一方面,大家担心继续在社会上闯荡没有前途,既不稳定,又很辛苦,一旦错过了最后几年的考试资格,可能真的要陷入“中年危机”;

△社区搜索“30岁”共211个帖子,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奋斗
另一方面,又有很多同学在“围城”外逡巡不前,觉得这个年龄进入体制,是不是就没有发展前途了,会不会存在很多瓶颈,能不能适应体制内的工作文化氛围,“由奢入俭难”,钱够不够用。
还有很多刚毕业的同学,也想知道是现在就考公务员,还是现在社会上闯一闯,28、29了再考。

面对大家的问题,老师在这里想说一句极其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:“同学,再犹豫‘黄花菜都要凉了’”。政府精兵简政,不断缩招,不光是中国男足,留给在座各位的时间也不多了啊!
慎思而果行,听完老师给大家分析利弊,希望各位合起手机就能赶紧做决定,别再空想。

大龄新晋公务员的优势

经验优势:
大龄新晋公务员多少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、社会经验,在公司被领导批,在外边被客户骂,回头还要看供应商脸色,脸皮早就从“窗户纸”变成“铁城墙”,30岁的年纪,拿到铁饭碗还能任人宰割?
早就跳过年少无知被人当枪使的那几年,有些人一上岗就直接进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老油条状态。当然,老师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,某人云:“干一行,爱一行,行一行。一行行,行行行;干一行,不行一行。一行不行,行行不行。

但是话说回来,有些领导干部安排工作不能一碗水端平,欺负新人,专挑软柿子捏,这时候有社会经验,才能不伤和气的婉言谢绝掉自己没时间做也做不好的工作;

人情世故更娴熟,既能够不让自己陷入“踢皮球”带来的繁重工作中去,又能够很好的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。同龄人往往更有共同话题,咱们的同龄人在单位里不是小领导,也是老同事了,和他们打好交道,处理妥当关系,不能说是为自己铺路,至少免于一些人为的祸端。

理性优势
职场里摸爬滚打多少年,早已过了别人画大饼,你就摩拳擦掌准备抛头颅洒热血的年纪,人贵有自知之明,这么些年过去了,自己几斤几两还不清楚?大龄考生相对老成持重一些,想法也更切合实际一些,不会像年轻公务员一样,抱着太多幻想,就像有同学咨询我报岗,直接问财政部一把手和发改委老大哪个权力大,理智上我是给出建议的,情感上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也很感慨啊。

对自己有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,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,更能够把家庭和事业统筹兼顾,处理各类矛盾冲突也是游刃有余,真正是实现了人生的“长治久安”。

待遇优势
现在阳光工资,大家的待遇并没有太大差别,但是,从很多考生的反馈看,大龄考生进入体制之后,相比年轻公务员进入业务相对轻松部门的概率要大很多,朝九晚五没有压力,工作没多做工资没少拿。
当然,我们还是要“以辛勤劳动为荣,以好逸恶劳为耻”,可是现实中,像我之前一位山东的学生,33岁了,成功上岸确被分配到一个很清闲的单位,可他很开心,因为他腰病挺厉害,一份太过充实的工作也许他无法胜任,于公于私都无益处。

当前,政府干部培养的主流导向是“干部年轻化”,因而在一些关键部门、岗位的人事安排上,自然会倾向于年轻的特别是刚毕业的应届生,所以,留给大龄考生的岗位,可能会有一些“养老”倾向,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在咱们心里,不要有忙闲的“分别心”。

大龄新晋公务员的劣势

工作状态:
职场人的学习能力、工作热情比应届生要弱一些;另外,有很多在体制内工作的编外人员、合同制职员、临时工等等,这些人在体制内忍辱负重的主要目标就是考个编制,他们对各项业务非常熟练,环境也较为适应,和他们相比,我们刚刚入职的大龄考生还真的只是“新人”。

晋升机会:
提拔24岁的年轻人还是提拔34岁的呢?当然是前者,于公,他的政治生命更长,发展前景广阔;于私,领导提拔他,以常人之心总要感怀知遇之恩吧,他在职时间越长,能回馈的时间也就更长。别想歪了,回馈也可以是踏实勤恳工作,让别人看到你的“伯乐”很有眼光嘛!

心理适应:
三十多岁进入体制,心态必须要调整,进了单位,你会发现很多年轻人,不到30岁,已经是你的领导,甚至是领导的领导,即便不是领导,也算是你的前辈。可能会被人呼来唤去,那个时候心里可能挺不痛快的。
术业有专攻,咱们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,曾经你不也厌恶那些倚老卖老的人,那么这个时候就要“变态”——转变心态,凭自己的工作能力干出实绩来,而不是靠自己的岁数混成一个唤不来、催不去、说不动的木头人。

天下万物贵在量才适用,切勿有过多苛求。对于考公务员,你们觉得自身还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呢?留言跟老师一起分析分析。

You May Also Like

About the Author: xueyoung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